找到相关内容603篇,用时3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化佛教思想的源流,反省批判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中,唯识、心性、如来藏思想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佛学思想研究的焦点。耐人寻味的是,唯识、心性如来藏思想融合而成的作为传统中国化佛教核心范型的心性如来藏思想渐渐成为佛教批判的对象,如支那内学院系欧阳竟无、吕澂、王恩洋以及汉藏教理院系释印顺即分别依据唯识中观学立场有深刻的审察批判。在建立了现代佛教学术研究规范的日本佛学印度学界也是如此,比如近年兴起的“批判佛教”思潮...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045338.html
  • 唯识现象学中的“自身意识”“自我意识”问题

    一、引论:唯识现象学   唯识学说,初起于印度。虽然其基本原理最终可溯回到佛陀释迦牟尼的言教,但它的理论体系则主要是由公元四世纪出世的弥勒、无著和世亲等人所构建和充实,以后又得到护法等十大论师的补充和发展以及陈那、戒贤等人的加工传播。其谨严缜密、细致深邃、博大周全,使得它能够被后人看作是印度大乘佛教高度成熟的标志。   将唯识学传到中国的主要是菩提流支、真谛和玄奘。其中尤其是...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646601.html
  • 第二次玄奘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县府店乡一带。 对唯识宗,学者们也做了多方面的探讨,认为《解深密经》在唯识思想史上的突出意义是率先提出了唯识的概念。玄奘唯识的“因能变”“果能变”,它既可以描述阿赖耶识中的“种生种”和“种生现”的变化,...的根本宗旨是为其修行服务的,是一种修行心理学,在世间生活中有应用的价值。唯识学所强调的是对善恶心所作的论述,有对治烦恼和提高道德素质的功用,而其对命运的观点,是一种宿命论自由意志论的统一。但也有人说...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546986.html
  • 无漏种子的来由

    相矛盾。在没有本有无漏种子的前提下,佛的初转法轮及从清净法界等流正法何以可能?这是新熏说无法解释的。  其二,唯识原理相矛盾。在承认有清净法界等流正法的前提下,那么它如何成为杂染心心所的所缘境仍是个...无漏种子,其意趣在于为染净诸法的生起寻找根据,尽量避免单一说面对的理论困境。但护法的主张仍唯识学固有的种现相生模式相冲突:若主张种子本有,则违种子即习气;若主张有新熏种子,则必须有新的现行,而新的现行...

    孟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3849693.html
  • 空有二宗根本之考究

    成般若智,既有般若智可成,安得谓之空宗也?无著言一切法皆从缘生,空无自性;又言一切法唯识所变,识外无法,而成唯识性。既曰识外无法,安得谓之有宗耶?唯识般若,同说一切法空,而般若唯识,名虽异而体实同也。无...著宗有,皆后人拟意追加,毫无根据。  中国之相宗,始于玄奘,成于窥基。玄奘以前,虽有唯识,不名相宗。玄奘所译之唯识,异于旧译,盖旧译是法性唯识,新译是法相唯识也。从来有人觉得法相唯识,非但意旨淆讹,...

    守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2454270.html
  • 唯识的意义

    知识说,在世间知识的范围里,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然以唯识学之唯识思想与之相比较,则有天壤之别。对于第一点对象是认识主体的表现,表面上似唯识之义有一致性,实则根本不同,其次认为有离识之物,则唯识之义根本...当作世间学其产生的误解大概有二种:一是把唯识的识当作最高最后的东西。从而本体论化,因为唯识统一了主观客观。所谓客观,只是识的外化。其实识亦是假立的,以识为阶梯进至真如法性,这才是佛教所认为的真理。...

    养 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40254473.html
  • 中国化佛教思想的反省批判

    中国化佛教思想的反省批判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中,唯识、心性、如来藏思想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佛学思想研究的焦点。耐人寻味的是,唯识、心性如来藏思想融合而成的作为传统中国化佛教核心范型的心性如来藏思想渐渐成为佛教批判的对象,如支那内学院系欧阳竟无、吕澂、王恩洋以及汉藏教理院系释印顺即分别依据唯识中观学立场有深刻的审察批判。在建立了现代佛教学术研究规范的日本佛学印度学界也是如此,比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3155219.html
  • 大乘三系的商榷 (摘自‘无诤之辩’ )

    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也即是“境故,分别故,为二空故说”。依他起有,等于说内识是有;遍计性空,等于说外境是无。唯识无境三性有空,是这样的一致。  心心所法中,阿赖耶识是根本依,...论’。这是把握真常为法本的,性空唯名论不同:“空者,即是遍计所执性”(唯识学同),这是不可依据而成立染净因果的。又虚妄唯识论不同:生灭无常,不能成立染净因果。因为,“譬如破瓶不作瓶事,譬如焦芽不...

    印顺导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2357484.html
  • 中国唯识学传承述要

    》把它推衍到极致,玄奘也因此成为中国唯识宗的创始人。唯识学在中国的传播,其全盛期适唐初政治、经济、文化的兴盛相应。玄奘门下英才济济,其最杰出者有窥基、窥基的弟子慧沼、慧沼的弟子智周,被称为“慈恩三祖...正理门论》及《瑜伽师地论》,故窥基亦通达因明之学五性的宗法。后游太行、五台山,宣讲大法。及返慈恩寺,传授玄奘的正义,著述甚多,时称“百本疏主”,或“百本论师”;而以《唯识论》为宗,故又称唯识法师。永淳...

    郭文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2861687.html
  • 中国化佛教思想的源流、反省批判

      中国化佛教思想的源流、反省批判   周贵华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中,唯识、心性、如来藏思想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佛学思想研究的焦点。耐人寻味的是,唯识、心性如来藏思想融合而成的作为传统中国化佛教核心范型的心性如来藏思想渐渐成为佛教批判的对象,如支那内学院系欧阳竟无、吕澂、王恩洋以及汉藏教理院系释印顺即分别依据唯识中观学立场有深刻的审察批判。在建立了现代佛教学术研究规范的日本...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50983497.html